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这里是生命的禁区。
很多年前陆院士在这里画了个圈,一条六车道的公路和两条延边种下的胡杨树才铺到了这里,随着一座鸵鸟蛋形状的封闭式生物圈落成,这里才逐渐算是有了些许的人烟。
手中的笔停下,穿着工作服的梁有成看了一眼旁边工作台上的舱内气压指示器,然后便合上了手中的日记本。
从生物圈上次关闭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四百天了。
每天梁有成必做的两件事情,一件事情便是和老婆孩子视频,另一件事情便是写日记,记录在生物圈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是当初他还在接受培训时,心理医生对他的建议。
“……火星的环境会比这里更加恶劣,长时间处在低重力的状态下,不止会对骨骼和器官造成负荷,对心里造成的压力也不小。现在前者已经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后者则需要你们自己调整,无聊的时候就试试写写日记吧,随便写两句话都行。”
就这样,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他感觉自己的日记本已经厚到可以出一本书了。以至于这样的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他竟然有一丝丝的不舍。
“说起来,今天就是生物圈开启的日子了。”
长出了一口气,他从控制台前站了起来。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自己就是最后一轮岗。等到种植科的同事收获了最后一批土豆和玉米,他们便可以收拾行李,站在气闸门口等待外面的人开门了。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从前天开始就有人在说,据说今天陆院士会来。
对于这位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的总顾问兼总设计师,任何一位航天人都不会陌生。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兴奋地议论着,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履行使命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与此同时,生物圈外。
在几名部队士兵的陪同之下,一行人走在研究基地内的水泥路上。
环顾着四周,看着道路两侧整整齐齐的水泥房,陆舟不禁有些怀念地开口说道。
“又回到这里了。”
走在他的旁边,李局长此刻心中的感觉也是一样,语气颇为感慨的说道。
“是啊。”
算上这次,这片沙漠他一共来了三次,无论是基地选址还是闪电空降舱的回收,每一次他都是和陆舟一起。
不只是如此,每一次来这里,他都能从这座屹立在沙漠中的孤堡身上,看到明显的不同。
而这一次,他眼中看到的变化更是尤为明显。
甚至于可以说,简直就像是换了个样,哪怕前两次他来这里时看到的变化加起来,恐怕都比不上这一次来的震撼。
“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还挺大的。”
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
“何止是大?我简直快认不出来了。”
火种计划刚刚立项的时候,他记得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漠,驻扎在这里的主要是附近的民兵团,以及从各个研究单位调来的科研工作者。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睡在集装箱改成的活动房里,吃着便于保存的干粮,喝着水车从百公里外送来的水。
现在几年过去了,火种计划已经在这片沙漠上扎下了根。而这座研究基地页已经从一粒火种变成了一把燃烧着的火炬,成为了华国地外殖民计划、以及国际生物圈研究计划中,一座无法被忽视的灯塔!
走在陆舟和李局长的旁边,胡洋教授的模样比起当年,看上去也沧桑了许多。
干涸的风沙从这位农大的中青年教授身上带走了他的青春,同时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皲裂的褶皱。
若不看身份证的话,根本没有人能看出来,他才四十多岁出头而已。
“最近这两年又搬了两座研究机构过来,还有国际合作组织的成员入驻,这么多人驻扎在这里,吃喝拉撒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不少在这附近做生意的当地人看到部队在这附近建了水塔,干脆沿着公路盖起了房子。我现在倒是有些担心,这么多人搬迁到这里,会不会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毕竟吸引我们留在这里的就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中部的生命禁区,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只怕当地人接下来还要在这儿发展旅游业了,我们迟早得搬走。”
李局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认真说道:“我会和组织上反应这边的情况,尽快将定居在附近的非研究人员引导到合适的地点安置。”
胡洋教授叹了口气:“那就拜托了。”
正说话间,一行人终于走到了研究基地的最深处。
这里坐落着整个火种计划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生物圈a。
从上一次实验到现在,这座生物圈已经在没有外部资源输入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了400天的时间。如今它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而今天正是那扇闸门开启的时间。
在生物圈外的休息室,陆舟等人见到了那些即将前往遥远火星的宇航员们。
“陆院士好!”
刚一见面,一位穿着便装的青年宇航员,便热情地走上前来握住了陆舟的手。
回应了这位年轻宇航员的热情,陆舟用力回握着他的右手晃了晃,有好地笑着说道。
“你好你好!在生物圈里待了一年,真是辛苦你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