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南下作战,马铮真的是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尽管他没有将全部兵力抽调到通辽前线,但是却从每个团抽调了两个主力营,同时又将几乎全部的炮兵以及迫击炮带了过来。
如此一来,马铮所部的两个团精锐几乎全部南下,不管是凤凰山还是棒槌山都只剩下一群老弱病残以及新兵蛋子,战斗力一言难尽。
可以这样说,如果马铮同麾下这支精锐全部折损在热河前线,那么铁血团就算不会分崩离析,其影响力也会急剧下滑。
但即便是如此,马铮还是选择南下,他相信老天爷让他借体重生绝不是让他来当看客的。
既然来了那就要轰轰烈烈的干一场,即便是命丧疆场,那也要无愧国家,无愧于民族,更无愧于自己的心。
晚上六点半,三千多精锐骑兵悄然出现在了科右中旗通往通辽的公路上,快速急驰,扬起阵阵尘土。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狂奔,部队在距离宝龙山镇东北方向的一座草场上一分为二,吴大志带着三四百人就地休整,等三小时后便对几公里外的宝龙山镇的日伪军据点发动进攻。
而马铮等人则是绕过宝龙山镇,然后向着镇子西南方向的白兴吐苏木狂奔。
晚上八点半,马铮等人终于抵达了白兴吐苏木!
苏木是蒙古族聚集区的行政单位之一,相当于乡镇一级。
但是与十几公里外的宝龙山镇不同,白兴吐苏木只是一个普通的蒙古族牧民的聚集点,并没有自己的资源和其它产业,所以苏木境内常住人口也不多,以至于日军并没有在这里驻扎军队。
马铮等人抵达地点之后,当即在白兴吐镇子外的一块滩地上准备了起来。
二月底的塞北地区距离春暖花开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夜晚的气温通常在零下二十度以下,土地都没有解冻,所以也就不存在修筑防御工事了。
但是马铮却让战士们每人准备了一件草披风,其实就是用草原上最常见的枯草编织成的草帘子,这玩意儿通常是东北穷人家用来御寒的。
要知道在东北不少穷人家里都没有被子,大冬天的要是不想冻死就只能编草帘子了,虽然盖着这玩意儿并不舒服,但却能保命。
眼下马铮让战士们编的这种草披风远没有草帘子那么厚,面对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也很难起到御寒的效果,但是却能充当伪装网。
将草披风往地面上一铺,撒上一些沙土,人往下面一趴,不走近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的异样。
再加上现在还是晚上,单凭小鬼子手电筒昏暗的光线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这地方有伏兵。
但为了保险起见,马铮还是将伏击阵地布置成倒三角伏击阵地,前面两个点和后面的一个点形成了一个边长为300米的等边三角形,而在每个点上马铮都布置了五百名士兵。
此外,在伏击阵地的后侧,马铮还将全部的16门迫击炮布置在了外围,一旦战斗打响,这些炮兵竟会是小鬼子的噩梦。
与此同时,马铮还在战场外围布置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随时准备充当救火队员,并防止日伪军突围。
九点半,伏击战场这边布置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1933年3月1日夜,由铁血团发起的,震惊中日两国的通辽战役正式打响了。
九点五十,已经悄然摸到了宝龙山镇外的铁血二团一营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总指挥官吴大志不时看看手上的怀表,看着指针一步一顿的向前推进着,脸上的表情有点焦急。
作为一个急性子的人,吴大志真心不喜欢这样漫长的等待!
这三个小时在他看来不亚于是三个月,甚至于是三年,都快让他有点坚持不住了。
好容易当时针指到了十点的整的位置上,吴大志一把将头上的军帽摔到地上,然后将手里的驳壳枪子弹上膛,骂骂咧咧地说道:“奶奶个熊的,都得老子头发都白了,儿郎们跟老子冲!”
随着吴大志的命令,宝龙山镇外的两个步兵连外加一个炮连当即对镇子里的日伪军据点展开了进攻。
由于据点就建在镇子入口处,而且小鬼子还布置了值班的哨兵,再加上吴大志等人也没有刻意的隐藏踪迹,所以很快就被值班的伪军给发现了。
顷刻间,整个宝龙山镇据点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而据点里值班的日伪军也立即进入阵地,机枪和步枪就像是炒豆子一样响了起来,噼里啪啦的极为热闹。
为了给据点里的日伪军制造压力,迫使他们向通辽城里的日伪军求援,马铮不但给一营调集了12挺轻机枪,还调集了8挺重机枪,甚至于连迫击炮都有八门。
好家伙,这么强大的火力不要说是一个不满员的步兵营了,就算是东北军的一个步兵团也就到此为止了。
更重要的是,吴大志所部原本就是铁血团起家的老底子,是马铮手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这强悍的火力配上高素质的兵员,所发出的化学反应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所以战斗一开始,据点里的日军就感到了极大地压力。
“轰轰轰...”
感受到据点外火炮猛烈地爆炸声,宝龙山镇据点里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冈田宽治一脸的铁青,神情又急又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