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治下的大部分道士收到通告,都往邺城而来,只有张修、张鲁在汉中的五斗米道置若罔闻,他们自诩为张道陵天师嫡传,并不把左慈这个自立门户的道人放在眼里,他们却忘了现在的左慈已经不是天柱山修道的左慈,现在的左慈身后有吕布的支持,张修、张鲁现在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他们日后的覆灭。
让吕布欣喜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于吉这次也来到邺城,这个老头敏感地觉察到邺城朝廷有扶持道教复兴的意图,不仅携带了上百个门人弟子前来邺城,还携带了修订版的《太平清领书》献给吕布。
经过吕布观察,又经过华佗、张仲景暗地里的检查,这个于吉确实已经九十多岁,从年龄上判断,确实是汉顺帝时期就崭露头角的于吉,吕布、左慈再跟这个于吉探讨一下道法,这个于吉虽然九十多岁了,玩起方术道法比三十多岁的左慈还要灵活,而精湛神通之处有甚于左慈。
左慈佩服得五体投地,想拜于吉为师,被于吉拒绝:“天子钦命的国师怎能拜他人为师。”
左慈执意要拜,于吉执意不肯,吕布在旁劝解,于吉最后决定带师收徒,收左慈为自己的师弟。
吕布又带于吉拜见天子刘辩,刘辩见识了于吉的方术道法后,欣然册封于吉为护国左仙师,左慈则为护国右仙师。
吕布笑说:“陛下,两位国师都有通天之能。封为仙师,不如封做天师。”
经吕布的建议,刘辩改封于吉为辅汉天师。左慈为佐汉天师。
吕布这个举动,就是要把那个桀骜不驯自以为道教正统的五斗米道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个国度的宗教不同于西方的宗教,在这个国度。宗教信仰永远都是政治信仰的附庸,不要想着能够清高地凌驾在政治之上。
吕布在后世曾经去过龙虎山,看过那个张道陵开创道教的过程,跟其他宗教一般无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里面充满了装神弄鬼,而且非常能够看出张道陵在开创道教时企图创造一个不受大汉管辖的国中之国的野心,在张道陵和他儿子张衡两代没有实现的理想。在他们孙子张鲁那里暂时得到了实现,五斗米教兴盛的汉中,曾经独立了十多年,甚至于张鲁归降了曹操以后,五斗米教也流传到了中原。
张道陵曾被封为辅汉天师,却因为他的孙子张修、张鲁的愚蠢举动,他已经没可能再被封为辅汉天师。但因为他在道教的开创性地位,勉强还给他留个位置吧。
吕布仔细看过五斗米教的教义,非常不完善不具体,太平道的教义也很残缺,难怪道教搞不过佛教。佛教东入中土后锐意创新,一直跟着国人的愚昧品味改变着,甚至不惜把观世音菩萨原本的男身变成女身,以适应国人的母性崇拜。
道教的教义必须要改变,不能再搞神秘主义,不能再神秘到普通大众都不鸟的地步。
对于新教在大汉的普及,吕布是非常有信心的,左慈和于吉这两个最善于装神怒鬼玩仙风道骨的大忽悠努力下,再加上他们徒子徒孙们以及其他道士的众志成城之下,新教绝对是信者云集,吕布再在后面扶持着,对付那些对道教杯弓蛇影的世家子弟们,绝对能把新教搞成全民信仰的国教。
吕布准备创立的新教,之所以脱胎于道教,一则是有左慈、于吉这两个现成的道教高手来帮助自己,二来道教还是有很多适合中国的东西,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还是一个多神教派,那么多神中很多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
改革道教并一统道教也是左慈、于吉一直以来的愿望,道教的大派别现在看起来只有五斗米道、太平道两大分支,但其他如左慈这样开创丹鼎派的小派系还有几十种,每个派的教义都不大相同,既不利于民众信教,也不利于集中道教的力量击败日渐猖獗的佛教,所以左慈、于吉意图借助某一个世俗力量统一道教压倒佛教的想法由来已久,现在吕布主动提出来扶持他们,当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
但在确定新教的名称、神灵、教义上,吕布跟左慈、于吉发生了争执。
左慈、于吉还是想沿用之前的称呼,名为道教,吕布非常果断地摇头道:“太平道,五斗米道,这些道,因为张角的暴乱,因为汉中张修举旗响应张角,这两个道在大部分人眼里,已经变成了邪魔外道,我们不要再用道来做教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虽然不必拘泥于他的名称,但也要考虑到大部分大汉民众能不能接受!”
左慈、于吉都记得张角还没有举旗暴乱之前,大汉民众对道教的接受度很高,所以张角才能一下子发动数百万教众起事,但随着黄巾军的溃败、劫掠地方沦为山贼流寇,太平道的名声也一落千丈,现在确实不宜再用道教之名。
左慈、于吉便稽首问道:“请问大将军您有何主张?”
吕布笑道:“两位天师,给新教起名,要跟教义联系起来,我以为新教最核心的教义便是导人向善,只要人们加入我们的新教,然后积善积德,就能在死后升入天堂,而信仰我们的新教,便是一个通往天堂的坦途,所以新教的名字,不妨叫做通天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