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师,我们从哪儿做起呢?“第二天早上宋骁向山和尔问道。
“从头做起。“山和尔回复。的确,大家不得不从“第一步“做起。他们连制造工具的基本工具也没有,他们没有时间,因为他们必须为自己制造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缺少的必需品,虽然他们有许多前辈的经验,用不着自己摸索与创造,但还是什么都需要动手去做;他们的铁还在矿石状态中,陶器在陶土状态中。
有了箭,野味增多了,野鸡,鸽子,山羊,鹿,松鼠,这些野味他们大都烤着吃了,但是今天烤,明天烤,大家都很希望能好好地喝上一口热汤;这必须等到能够制造锅子的时候,也就是,必须等到炉子造好以后。
烧砖工作继续了四十八小时,结果完全成功。接着还需要等热气腾腾的半成品冷却下来,火山地带从不缺石灰石,山脚下到处都是。堆成堆经过高温加热,它们就分解成了块状的生石灰,把生石灰倒到水里,水沸腾后成了纯白色的石灰,把石灰和细沙搅拌在一起,就成了上等的灰泥。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砖头也冷透了,有了不少熟石灰和几千块砖头可以使用,可以开始砌窑,预备焙烧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陶器。五天以后,窑里就烧起了煤,第一缕炊烟从五米高的烟囱里升了起来。窑烘干后再次泥灰补漏,就成为一个合格的陶窑。
制造大些的陶器起始有些困难,部分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部分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也有部分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
还是女生心细会想办法,司马文玉做了差不多大小的柳框,做成的土坯放在两个框的中间固定,搬动的问题解决了。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些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然后连框放入炉子中,大缸难做,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茶杯啦等等。
只求实用,不讲美观,烧陶只是个粗活,温度到就行,三天以后,第一炉的陶器出来了,虽然形如凤姐之丑,但都不漏,可以装水烧汤。
篝火上架起了一个个的陶罐,大家开始烧汤大赛,鸽子汤,海鲜汤,羊肉汤,鱼汤,海龟汤,等等,最受欢迎的当然是野菜汤,因为蔬菜不易烤,一烤就焦,长期吃烤肉,人体需要维生素。听着罐子里唂嘟唂嘟的水沸声,都是极美妙的音乐,几小时后,汤好了,大家抢着喝汤,比试那个更美味,宋骁不脱师爷酸气,不知从那里搞了些干树叶,就着开水泡起茶来。
第二炉时,大家用陶土做成饭碗、茶杯,大壶等等。这些陶器看起来很笨重,而且很不美观,可是经过高温焙烧以后就不同了,厨房里添了不少器皿。
山和尔主持的陶器烧出来了,宋骁主持的样板房呢?砌墙是个体力活,速度也不慢,原来计划一间板样房的,宋骁搞出了一个十二间的四合院,大部分一人多高,其中一间已有三米高,门框,窗框都上好了,因为没有称手的伐木工具,无法封顶,只能停工待命。
“陶器匠们,明天改行作铁匠,其它人等工种不变,各就各位。”山和尔下令。
喜欢蝌蚪天书请大家收藏:(www.sntxw.com)蝌蚪天书少女同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