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军队上层想打仗,而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以及普通的民众都不想打仗,那么,面对敌人的进攻,这支军队也会像沙滩上堆砌的城堡,水一冲就无影无踪。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西方国家在想对某个国家动手的时候,也要先宣传那个国家的种种反人类、反社会的做法的原因,只有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才能保证民众的支持,军队上下一致。
只有到了这种程度,才可以比较武器装备的优劣。
而亨利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准备好武器装备,然后慢慢地形成对德日作战的正面舆论,所以亨利是非常期待日本去偷袭珍珠港的——那会让每个美国人在一瞬间就形成一个整体!
那么,亨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升级步枪和机枪,这是步兵的基础武器。
美军已经开始换装的亨利版加兰德,的确是一款好枪,但这还不够。加兰德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弹仓容量有限,只能装八发子弹,即使在久经训练的士兵,也要与战友合作,才能行成对敌方的压制;第二,这枪太沉重了,净重4.37千克,如果加装刺刀则达到4.75千克;第三,这款枪的后座力很大,即使以美军士兵的普遍的身高马大,也往往吃不消连续射击对肩膀的冲击力。
所以,亨利要求对这款枪继续加以改进,要让这款枪更轻、弹容量更大,至于后座力,解决了前两项再说。而这项改进的任务,就交给了加兰德的原时空设计者——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也算是变相的将荣誉回归其原始设计师吧。
还有机枪。美军现在装备的轻机枪已经是很普遍的了,但在亨利看来,依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继续减重,比如可以更快地更换枪管,使用多种载弹方式等等。其概念已经有班用机枪向通用机枪演化了。
其实美军现在装备的轻机枪已经具备了大量的通用机枪的要求,但确实是还不够通用,也就是机枪的结构还是比较复杂,没有能够大量使用冲压件,在制造上速度还是不够快,机枪射速也不够快,现在最高射速是不超过600发分的,按照亨利的想法,通用机枪的射速应该是可调的,也就是可以在战场火力压制到战术精确射击之间进行切换,最高射速三档可从1200发到600发到200发之间变动调整,达到不同的战术要求。
这个概念实际是原时空德国MG42的设计理念。
再有关于车载机枪,亨利的想法是加特林!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加特林这种最古老的转轮机枪早已被认为过时了,但后来不这样认为,因为原时空加特林改装动力源为电动机后,爆发出来的恐怖的威力,让加特林这种发射方式再度成为速射火力的顶点!
所以,亨利准备设计新的电动机——可以用电池驱动的电动机,用于加特林机枪上,而这种新的驱动方式将成为防空火力的最好选择之一!而加特林机枪的口径还可以扩大成为加特林机关炮!这种方式,远比伯福斯机关炮的威力强大的太多了!
和枪械的改进配套的,必须还有士兵使用的军装和弹药物资携行具,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最基本的是,弹药携带量要更高。如果说,一战时的步兵随身携带的子弹是六十发一个基数的话,那么到了二战,士兵就要多携带两倍的数量,才能保持一场战斗后,自己的弹药不被清空——越是射速快的枪械,耗费的弹药量就要越高。
比较一下在叙利亚进行的反恐战争就可以发现,弹药消耗是怎么回事了。很多时候,都是隔着几百米进行火力试探、恐吓,而不是对着实实在在的目标进行射击,“突突突”,一楼扳机,一个弹匣三十发子弹就打光了。
但是在二战的战场上并不是这样的!双方短兵相接的时候,没有一个机枪手会是扣着扳机不放的,基本上都是两、三发子弹的短点射,只有进行战场压制的时候,才会使用最消耗子弹和枪管的长点射。
所以,如果真的亨利让每个军方装备了新的步兵装备并进行新的武器编组,那么美军需要的弹药两势必会增加很多!
所有的战术都围绕着武器的特点进行,这是亨利在西点军校时就主张美军的战术研究的基础,这一点并不因为亨利离开西点、离开军队而改变,反而在美军中发扬光大了。至少现在的美军,使用的战术就比一战时期改变了很多。
就比如,坦克第一次在美军手里经受了实战的考验,美军中就产生了两种发展思路的争执,一派是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为首的实战派,巴顿认为坦克就是一种重骑兵,不仅要求有速度和装甲,火力也是一样重要的,他继承的就是给亨利当了多年副官时候了的论点,也就是坦克不要分那么多用途,只要有一种用途就可以——性能中庸,好掌握,规模大就是最好的;另一种则是类似于英国人的看法,要将坦克也按照军舰一样的分类,比如重型坦克就如同战列舰,去专门催坚克难,轻型坦克就去进行侦察,中型坦克就去伴随步兵进攻等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